好奇心之下的學習--沉舟側畔千帆過的原詩
昨天聽溫總理用劉禹錫的詩譬喻兩岸關係,不禁想找出原出處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唐朝大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通俗清新,精煉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為名的三組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的《烏衣巷》、《石頭城》和《柳枝詞》是傳世的精品,對後世的詩人和詞人很有影響。
【字句淺釋】
解題:公元826年,作者和白居易分別從和州與蘇州回洛陽,二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贈了作者一首詩,作者便寫了這首千古名詩回贈白居易。巴山楚水:作者曾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戰國時楚地)作司馬,後又任夔州(在今四川,秦漢時屬巴郡)刺史,還到過其它地方。這裏概指自己貶官生涯中走過的地方。爛柯人:晉代人王質進山打柴,看兩個童子下棋。棋局終時,發現手中斧柄已經爛掉,回到村裏,才知已過去一百年了。
【附:白居易原詩】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跟白居易同年,一生有兩個好朋友,柳宗元與白居易‧ 唐武宗会昌二年秋,刘禹锡以七十有一卒。老而丧友的白居易曾写有”哭刘尚书梦得”二首,“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痛哭流涕之状跃于纸上。
取自正見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