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三十年的軟體大夢--從人才培訓談起
最近到資策會和老友談事情,他提到有位新任的副執行長一直思考如何讓台灣的軟體產業起飛,這不禁讓我想起民國六十七年的往事,當時任職經建會的楊世緘先生,預見資訊產業的龐大機會,因而游說李國鼎先生推動資策會的成立,而我是在資策會成立之前,就已進入籌備會工作了‧那時大家就希望透過史丹佛研究院SRI的協助,來推動銀行業的自動化,進而建立軟體產業‧
三十年中,資策會一直背負著與民爭利的包袱,軟體產業也不如硬體產業遠甚,所以將近三十年後,高層還在思考這個老問題,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我仔細回溯三十年前,電腦還是貴族產品,大型電腦當道,如今百元美金的電腦即將大量販售,功能卻不輸當時的大型電腦,LCD顯示取代CRT螢幕,手機從無到有,電腦人才養成教育的型式卻變化不大,政府從民國73年起,補助電腦相關人才培訓到現在,卻不見軟體產業的起飛‧
有甚麼樣的人才,就有甚麼樣的產業,我自己從事這一行,也探究過為何印度的軟體產業後來居上,一個關鍵原因是人才培訓,我們的訓練課程非常實際,只教工具與應用,而印度在課程內加入十分之一的哲學與藝術,也就是人文課程,印度民族的教育也非常注重思考與辯論,我們教了太多的枝與葉,卻忽略了紮根的重要性,忽略了最重要的視野培養與獨立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