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7

開放的前提是平等與透明

開放的前提是平等與透明

最近台灣數位學習界的盛事,就是六月十二和十三日連續舉辦兩天,以開放式課程和創新式數位學習為號召的國際研討會,身為其中講者之一,兩天的遭遇卻讓我深深體會,為何人類社會不容易達到「開放」精神,主因是資訊不透明,對人有差別待遇,沒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心,個體為了保護自我權益,自然不願意開放與無私奉獻了‧

雖然平等是很容易為人接受的價值,但真要去實踐卻非常不容易,很多人終生戮力以赴的目標,就是要高人一等,在外表、財富、名望、地位上,做到與眾不同,中國俗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無形中就點出人有不同的階層‧

從我由不同方面得到的訊息與觀感,才發現這次主辦單位為講者所安排的活動,區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當然是國外講者,第二等是與開放課程相關的部分國內講者,第三等是其餘的國內講者,三類講者所接受的待遇頗為懸殊,但主辦單位卻期望所有講者都盡同樣的義務,將演講內容錄影後放上網,以達成開放教材的精神,其實權利與義務應該是相當的,若我吃的是幾萬元的大餐,那當然願意奉獻一點,若我領的只是微薄的車馬費,而且遭受不平等待遇,那我為何要跟你們共襄盛舉?

人的觀念會不斷改變,以前我會認為這種國際研討會理應對國外講者禮遇,但如今人權意識進步,既然大家都是研討會的講者,在專業上都具備相當的水平,理應不分國內外,一致公平對待,把整個活動內容對所有講者公開,是一種禮貌和尊重,其實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不見得會參加,但講者若是從他人口中得知這些訊息,自然會懷疑主辦單位的動機與誠意‧

假如這次會議的目的,只是為了爭取政府計畫與經費,講者和與會者都成了主辦單位的道具‧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再加上迎合政府官員潛在的崇洋媚外心裡,大會對於國外講者和國內講者的接待規格懸殊,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也讓我了解企業中的員工,為甚麼不願意分享,無法說出真心話的原因,因為環境不平等,只要心中有考績和升遷的希冀,員工就很難不迎合主管,只要員工感受到差別待遇,就不會坦誠分享所知,只要員工發覺資訊不透明,自然不會對組織忠心耿耿,這就是「組織學習」難以推動的癥結,因為要達成開放的企業文化,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建立平等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其實東西方的學習文化基因不同,若認為麻省理工做得到,做得好,我們就應東施效顰,可能會失之毫釐,差以千里了,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教育問題也不同,若我們大學的老師不率先改善教室教學,開放課程又有何意義?改善教室教學的方法很多,數位學習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不要因為我們手中只有一隻榔頭,就把所有問題當成釘子來解決!

假如你真的是一位數位學習的實踐者,就會發現要聽完一個老師十五分鐘的影像課程,有多不容易!然而國內大學卻想以錄下老師一學期課程講授的時數,作為開放課程的資源,然後還認為video課程上網,比MIT的文字內容上網先進,若以此沾沾自喜的話,恐怕主事者還是自己先上網多體驗體驗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