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SQ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Q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08/30

Slideshare能抓出每一張投影片中的文字

Slideshare有一個好處,它能把每一張投影片中的文字抓出來,譬如今天我上傳了一份翻譯的「過更好的人生」,我試閱一遍,結果網頁最底端的slideshow transcript,呈現出所有文字如下



Slide 1: 活出更好的人生 美國勵志海報 原作者 MegaaMiga 中文翻譯 鄒景平

Slide 2: 致謝 • 我很喜歡美國的勵志海報,這份投影片收集 了九張,原作者 MegaaMiga ,原稿 ( 有音 樂,是 slideshare 上的 slidecast) 網址如下 ,只有外文翻譯 • http://www.slideshare.net/MegaaMiga/inspiring • 我將其改為中文翻譯,獻給想讓自己生命更 美好的人

Slide 3: A HONEST FAILURE 正正當當的失敗 我寧願正直的失敗,而非貪詭的成功

Slide 4: BEFORE YOU 當你行動之前 說之前,先聽‧寫之前,先想‧花錢之前,先賺‧ 批評之前,先等一下‧ 祈禱之前,先寬恕‧ 退卻之前,先試一下

Slide 5: I FOUND EVERYTHING 我發現一切當尋找自我的時候,我發現真理,當尋找真理的時候,我發現愛‧ 當尋找愛的時候,我發現上帝‧ 在上帝那,我發現一切‧

Slide 6: 只是航行 當我們在人生大海中航行 不要逃避暴風與惡浪 只是讓它穿過 只是航行 永遠要記得 平靜的海洋造就不出偉大 的舵手 JUST SAIL

Slide 7: LIFE IS ABOUT STRUGGLE 生命就是奮鬥 比賽中最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贏‧ 同樣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奮鬥,而不是得勝‧ 要點是不要被打倒,而是努力以赴‧

Slide 8: MISTAKES ARE LESSONS 錯誤也是學習 當你犯下一個錯誤,不要縈心太久‧ 在心內記取教訓,然後向前看‧ 錯誤是邁向智慧的課程,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卻掌握在你手中‧

Slide 9: PEOPLE NEVER FORGET 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人們會忘記你所說的話人們會忘記你所做的事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留給她們的感受 (feeling)‧

Slide 10: TREAT EVERYONE AS SPECIAL 把每個人當成貴人 從今天開始,善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就如同他們即將在夜間死去一樣‧ 把你所有的關懷、慈愛與善解送給他們,不要期待任何回報‧ 你的生命自此煥然一新‧

Slide 11: WHY NOT YOU 為甚麼你不這麼做 今天是嶄新的一天很多人都緊緊把握這一天很多人都活出今天的極致為甚麼你不這麼做

2007/08/11

As you go(當你前行)的Slidecast

As you go(當你前行)的Slidecast的音樂非常好聽,歌詞也很動人心弦,畫面貼切又美,道盡天下父母與師長的心情‧我看了好幾遍,還把歌詞抄下來,並翻譯成中文,因為我想分享給更多的中國父母‧

仔細了解,這雖然是一個禮品銷售公司的廣告,但很值得看,我把歌詞翻譯成中文如下

當你前行

你曾是那麼小
現在這麼高
眼見這一切變化,真難以置信
當時光飛逝,你已長大
如今你要揚帆
航向未知的世界

當你前行
我們的愛也跟著你遠航
無論你到何方
無論你做甚麼事
我們的愛跟著你盪漾
祈望你用上帝的速度乘風破浪
祈望你在航行中不虞缺乏
你要記得
你從未永遠離這個家

跌倒或打擊
屢次被拒絕
即使撞到牆
都打擊不了你
充滿堅定要贏的信心
你永不放棄
你一再嘗試

當你前行
我們的愛也跟著你遠航
無論你到何方
無論你做甚麼事
我們的愛跟著你盪漾
祈望你用上帝的速度乘風破浪
祈望你在航行中不虞缺乏
你要記得
你從未永遠離這個家

破曉的天空
雲朵在競逐
這是你揚帆的時刻
讓你的旗幟飄揚
拋開恐懼
擺脫傲慢
在沒有地圖的海上
不要擔心
內在的心靈羅盤會指引你方向

2007/08/07

心的距離

最近常常觀察slideshare,才發現同樣都是採用PowerPoint,卻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也有上傳心靈激勵故事的人,我也上傳了一個「心的距離」,yc說:暴躁的人其實是內心無助的人,表面上看起來跋扈囂張,其實內心徬徨,渴求幫助

2007/07/13

介紹偉大的企業家尤努斯影片

我讀第八個習慣時,最受感動的就是孟加拉企業家尤納斯的故事,後來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我今天不經意發現一個影片,有四十多分鐘,介紹尤納斯的童年、求
學歷程與創業過程,充滿智慧和創意,他強調學生要注重事實,而非理論,時時刻刻他都會思考「我能不能對他人有用?」,它除了借錢給貧苦婦女,還運用開會
的方式,蒐集需求和創意,做成「十六個決定」教育她們如何運用借到的錢,非常精采,值得觀賞,片上附有中文字幕,可說是第八個習慣最好的補充教材·

2007/07/02

Flickr的set與collection

Flickr區分付費與免費用戶的方法,就是付費者會加上pro的識別標誌,我昨天測試set與collection功能,原來一張照片可歸到許多set內,幾個set可以組成collection,collection之內可以再含collection.最高到五層‧

我就可以視演講或教學需要,預先準備要使用的照片集.

我昨天做了一個心靈曼陀羅的set,用以存放我畫的彩色曼陀羅,我還會再畫,這對我配色和運用心靈力量,是個很好的訓練,也由過程中體會自己逐步累積的要訣,因為我畫曼陀羅,我的姪女和妹妹也跟著畫,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同,最重要的是,它能讓心寧靜下來‧

以前我寫文章,家人沒興趣看,現在我拍照片、畫畫,每個人都有興趣看一看,甚至也跟著做,變成全家溝通的話題

2007/06/30

在電視機前彩繪曼陀羅


曼陀羅彩繪5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oldred.
這是我練習靜心用的曼陀羅圖,顏色完全是我自己配的,我用的是最便宜的彩色筆,坐在電視機前畫畫,媽媽正在看韓劇「朱蒙」,我專心畫畫,居然聽不清楚演員的對話‧

每張大約要畫一至一個半小時,我一共畫了五張,都貼在Flickr,這次我自己想怎麼配色,這是第五張,顯現出一點藏族韻味了

2007/05/19

念念自見

讀六祖壇經對「念念自見」四個字很有感觸,回顧前塵,貪嗔愚痴虛浮,歷歷皆是,憾事多多,若是因此消沉,就少了「超以象外」的智慧,要能平心靜氣看到自己的得失,卻不起好惡之心,以後行事多加留意小心就是了‧

2007/05/01

寬恕自己

寬恕自己

寬恕的過程從你的內心開始,寬恕跟別人沒甚麼關係‧

當你已經寬恕自己後,就很容易寬恕他人‧假如你還沒有寬恕自己,就不可能寬恕他人‧

Self-Forgiveness

The process of forgiveness starts in your own heart. It has very little to do with others.
It is easy to forgive others when you have already forgiven yourself. But it’s impossible to forgive others if you have not forgiven yourself. Paul Ferrili

2007/04/28

劍外之道....

劍外之道

網路上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名字叫做「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裡面談的雖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的練劍哲學,其實可以運用到人生各方面的學習,是值得再三回味和深思的好故事。....鄒景平

日本歷史上有兩位偉大的劍手,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而柳生又壽郎是宮本武藏的徒弟。柳生又壽郎由於年少荒嬉,不肯接受父親的教導專心習劍,被父親逐出了家門。受了刺激的柳生,發誓要成為一名偉大的劍手,因此獨自跑到荒山上,去見當時最負盛名的宮本武藏,要求拜師學藝。

拜見了宮本武藏之後,柳生熱切的問道:「假如我努力的學習,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一流的劍手?」
武藏說:「你的全部餘年!」
「我不能等那麼久,」柳生更急切的說:「只要你肯教我,我願意下任何苦功去達成目的,甚至當你的僕人跟隨你。那需要多久的時間?」
「那,也許需要十年。」宮本武藏說。
柳生更著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看見我成為一流的劍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學習需時多久?」
「嗯,那也許要三十年。」武藏緩緩的說到。
柳生急得快哭出來了,說:「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繼夜的練劍,需要多少時間?」
「哦,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說:「或者這輩子再也沒希望成為劍手了。」
此時,柳生心裡糾結著一個大疑團:「這怎麼說呀?為甚麼我愈努力,成為第一流的劍手的時間就愈長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者第一流的劍手,哪裡還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的說:「第一流劍手的先決條件,就是永遠保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假如柳生把所有時間都用來練劍,就沒有時間靜下心來看自己,也就永遠成不了一流劍手,有鬆有緊,有忙有閒,才是人生常態,人生一場戲,我們不能一直在戲臺上打轉,也要留點時間當觀眾,看看、想想自己和別人所演的戲,也思考一下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演的劇本?

易經上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一流的劍手心中不能只有劍,還要有使劍的人和用劍的環境,這可以從宮本武藏最有名的巖流島之戰中看出端倪。

1612年4月,年近30歲的武藏已經是個名聲響徹關東關西、號稱不曾打敗仗的知名武士,其所創的一手長刀、一手短劍的「雙刀流」,更是當時最風靡的武士造型。有一天,他到九州福岡遊玩,不知為何,就惹得當地的佐佐木小次郎不開心。於是小次郎在城內張貼戰帖,要武藏於4月13日辰時(早上7點到9點)到本州與九州間的巖流島上決鬥。

小次郎是當地最知名的武士頭頭,同樣號稱未曾打過敗仗,身高大約190公分,算是當時日本的巨人。小次郎最出名的武器,就是他那長達3尺的「曬衣竿」長刀,長人配長刀,瀟灑到不行。

4月13日這天上午,小次郎早早就起床,靜靜坐在床前撫摸曬衣竿,沉靜的用過早餐後,就在藩主等見證人的陪同下前往巖流島。同樣的,武藏也早早起床,不過,他沒有急著吃早餐或打理行裝準備出門,而是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慢條斯理的沉思、磨墨、畫畫,好像今天是禮拜天一樣。

終於,旅館老闆看不過去,不斷前來催促好幾次後,武藏才慢慢收拾起畫筆,等到辰時快過才慢慢出門。在船上,船老大跟他討論時間,告訴他到達時,可能是巳時了(早上9點到11點),武藏說「這樣正好」,然後慢慢用刀把槳削成木劍。

當時的比劍規定為「若參賽者過了約定比賽時間的半小時(此例中為九點半)未到,則宣佈在場者獲勝。」終於,武藏的船在九點半前到達,已經等到臉色鐵青的小次郎,看到宮本武藏慢條斯理逐漸接近,還一點也沒有為遲到表示歉意,而且根本沒帶他的雙刀,而是拿著剛剛削好的木劍,這樣的輕視,氣得小次郎抓起長刀跑到海邊瞪著宮本武藏,一等武藏下了船,小次郎二話不說,對見證人行了禮後,就抓起長刀往下砍。

這場讓眾人期待好久、也等了好久的戰役,結果不到5分鐘就結束。小次郎氣急敗壞砍過去,沒留意到此時的太陽依然斜斜照在海面,宮本武藏聰明的站在海中及膝處,小次郎從海岸往海中跑,耀眼的陽光讓他一陣目眩,還來不及反應,宮本武藏已經一刀從他的頭往下直砍,等到大家回神,小次郎已經倒臥沙灘上,宮本武藏則是拿起根本不見血跡的木劍,回頭坐船緩緩離去。

有很多人認為宮本武藏沒按規矩來,勝之不武,但武藏看到的劍道是全面的,是整體的,他心中的劍道包括了陰與陽兩部份,「劍術與劍」是「有劍之道」,是劍道中的「陽」,「使劍的人和用劍的環境」是「無劍之道」,是劍道中的「陰」,佐佐木小次郎心中只有「劍術與劍」,可能在劍術上高過武藏,卻未留下一隻眼睛看自己,年輕氣盛,才會讓武藏看穿,用遲到、木劍和海面陽光等「無劍之道」贏了「有劍之道」。

武藏死後留下了劍道的「五輪書」,他在序中說:「很多劍術流派是通過言傳身教而流傳在這世間上的。我的劍道理論卻記錄在這「地、水、火、風、空」五卷書裏,這還是第一次,可以讓其他人來學習我的劍法。在開始修煉時一定要將以下的原則銘記在心。

第一,不得思慮不正。
第二,悟道之途在於修煉。   
第三,涉獵廣博的才藝。   
第四,瞭解各種職業之道。   
第五,辨別世間何為失、何為得。   
第六,修煉自己判斷和理解每一件事的能力。   
第七,洞悉不能以肉眼看到的事情。   
第八,即使是瑣事也要注意。   
第九,不做無用之事。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們,你將很難得到兵法的真傳。如果你真正將兵法存於一心,那麼你就能面對二十到三十個敵人而不敗北。銘記這些原則並時刻不偏離正道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做到這些,你就能靠你的眼神去制勝,自由無礙地控制你的身體以擊敗敵人。通過有效率的修煉,你靠精神就能以一當十。當你達到這一境界的時候,你將是無敵的。」

這些原則都跟心靈的修煉有關,也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時要做的事,是「無劍之道」,也是跨越各行各業的基本功,卻被忙碌的現代人忽略了!捨本逐末,即使能夠成功,也是短暫的泡沫呀!

選擇的智慧

選擇的智慧

最近兩年人力資源管理界最熱門的主題,就是「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接班人的選擇與培植」是人才管理中的一個要項,雖然很多人從國外企業案例來談接班人的選擇,但我們也可從歷史故事著手,來看選擇接班人的弔詭與影響。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清朝道光皇帝選人不當,影響到大清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 ....鄒景平

道光皇帝(清宣宗)39歲登基,在位31年,他共有九個兒子,但道光26年(西元1846年),他年紀已經65歲,預備選擇繼位人選時,前面三個兒子都已死亡,剩下第四個兒子奕詝(當時16歲,日後之咸豐皇帝)和第六子奕訢(當時15歲,日後之恭親王。),年齡恰當,也最得歡心,道光因此遲遲難以決定要挑選誰來繼任。雖然奕訢的才具,無疑地勝過奕詝,但最後道光卻挑選了奕詝,主要的原因是奕詝的老師杜受田老謀深算,他洞悉道光的個性,教導奕詝以謀略取勝。

當年春季,宣宗帶著諸位皇子到南苑打獵,傍晚,大家計算捕獲的飛鳥野獸時,以奕訢的收穫最多,但奕詝卻什麼都沒有獵到,宣宗很奇怪,就問他是何原因?奕詝回答:「春天正是鳥獸繁殖生長的季節,我不忍心傷害生命,以致違反上天的祥和之氣。而且因為自己是哥哥,所以不想跟諸位弟弟在弓馬技藝上一爭高低。」,宣宗聽了非常高興的說:「這真是做皇帝的人該說的話!」,其實奕詝的這段話,就是杜受田教他說的。

道光末年,宣宗年老體衰,常常生病,有一天他決定找兩位皇子進宮詢問,並將藉此次會面,來決定繼承人。二位皇子各自向自己的老師請教,奕訢的老師卓秉恬教他:「假如皇上向你垂詢國是時政,你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則對他說:「如果條陳時政,你的智識萬萬不敵奕訢。所以我們不要正面迎戰,惟有一個策略,就是假如皇上談到自己年老病衰,可能皇帝之位做不久了的時候,你要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表達你對父親孺慕依戀的誠意。」, 奕詝照老師的話做,道光皇帝龍心大悅,認為皇四子奕詝仁孝,確定由其繼位。

杜受田觀察道光皇帝是個感性兼保守的人,注重仁孝,所以教奕詝避拙取巧的方法,不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出賽,反而另闢蹊徑,處處表現出仁孝的行為,來贏取父親的心,人心是肉做的,對於道光皇帝,「動之以情」還是比「訴之以理」的力量大,由此,也看出要完全用理性來選擇接班人的困難。
杜受田雖然用智慧幫助奕詝爭取到皇位,但卻陷整個大清國運於衰頹,因為奕詝身體衰弱,只活到31歲。在位只有十一年,加上他愛聽戲曲,寵愛會唱江南小調的懿貴妃(即慈禧太后),和懿貴妃生下載淳(同治皇帝,六歲即帝位),種下日後慈禧垂簾聽政、干預朝政近五十年的惡果。

從另一方面看,被道光皇帝遺詔封為恭親王的奕訢,卻活了六十五歲,歷經咸豐、同治和光緒三個朝代,奕詝在位的咸豐朝代,奕訢的政治地位不很重要,但奕詝一死,兩位太后和奕訢合謀發動辛丑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奕訢也當上了跟宰相地位一樣的議政王。此後連續二十四年,奕訢都身處政治權利的核心,先後平定太平天國及捻匪之亂,直至光緒十年被罷黜後,清朝才由慈禧太后獨攬大權。奕訢也是清朝洋務運動的首腦人物,西方史家對其評價甚高,認為他是清皇室自乾隆之後最傑出的外交家。


若我們從一百六十年後來看道光的選擇,對與錯就極為明顯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道光二十至二十二年,西元1840-42年)發生在道光決定繼承人之前,以當時國家承受英、法強國不平等條約的恥辱,選擇繼承人要考慮的條件,就要突破舊思維,不僅是仁孝而已了!接班人的身體是否健壯,才智和膽識是否足以應付變局?或許更為重要!但可惜的是道光皇帝本身的才識和格局不足,只知道勤政和節儉,卻未意識到國家面臨新挑戰,需要能幹、機敏有魄力的人來為國掌舵,而非選擇有德行的保守長子來領導。

領導人的思路和格局,決定了繼任人選,也決定了組織、企業或國家的未來,雖然選擇的過程要很慎重,但選擇的結果背後,涵藏的卻是選擇者的格局、遠見與智慧。

2007/04/07

推薦:《宽恕心理学》理论基础班工作坊

我很欽佩的心靈學老師若水,將在上海與北京舉辦:《宽恕心理学》理论基础班工作坊,以下是其簡介,我個人很喜歡若水把學生當朋友,誠懇直言率真的風格,所以志願推薦‧

我们生来都在不断谴责自己,无论外在的条件如何变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有待治愈。只要我们继续批判自己或别人,我们就不免被自己的批判所伤。然而,藉着宽恕,我们接纳自我,把爱带到内心受伤之处;藉着宽恕,我们能打开我们内心去迎接爱,让爱来治愈所有的创伤。
“宽恕心理学”也能帮助心理治疗师借着治疗病人的机会同时进行自我疗愈,提升自己心灵境界。这套超值的课程将传授给您一整套彻底的自我疗愈方法,您可以通过这套课程治愈自己及帮助他人

2007/04/02

改變不能只靠「知道真相」

最近讀若水的文章,有一段話,深深敲動我的心,抄錄如下

我們都不難明白,一個人的改變,通常不是靠「知道真相」而已,我們真正的隱痛是「我們不敢知道也不忍知道」背後的疚與懼,這個深埋的痛,需要的是諒解、是寬恕、是療癒,我們要學習尊重每個人自己的時機‧

------------------------

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說了、提醒了,對方就會改變,假如對方沒變,我們就會生氣,其實從若水這段話裡,我們就知道改變沒有那麼簡單,說之以理是不夠的,還要動之以情,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諒解與寬恕‧

也就因此,我們要有耐心,我們要學習尊重每個人自己的時機‧

Jean補白
------------------------

2007/04/01

開心房手記

你是用腦學習,還是用心學習?你學習時是開心的,還是嚴肅的?

我上週二、三參加楊田林老師主持的企業講師培訓班,才發現自己以前都是用腦來學習,用腦來教學,這次上課,老師親身示範了打開學生心靈的教學方法,讓我好感動‧

我發現打開心靈、打開自己的感官,學習效果會大上許多,直到現在,上課的畫面仍歷歷如繪‧

回家我想起長庚大學校長楊定一的話,他提倡要用感恩的心對待一切,他談到心臟的電磁場比腦部的電磁場要大四千倍,所以打開學習者的心房,是多重要呀!因此,我決定寫「開心房手記」,把跟心靈(SQ)、名言、文史讀書札記列於此項下,也加上「開心房手記」標籤,以便查找‧

2007/03/29

『不識本心,學習無益』

『不識本心,學習無益』這句話,是我稍將六祖壇經中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改變的結果
『法』就是everything,指世間萬事萬物

認識本心,從自己的觀念、行為與感受中去探索與學習,其實比正式的學院學習或資訊追逐還重要,但被許多人忽略了!這也是六祖惠能雖是一個不識字的南方野
蠻青年,能比擔任總教授的神秀大師,更能契入本心的原因。

認識本心有很多種方法,對話與敏感度訓練都是方法
台灣的陳怡安教授是此領域泰斗,今年舉辦三梯次的課,課程名稱是『生命對話與敏感訓練』,每一梯次的時間要花費三天半的時間,以及此後一生的受用,課程
費用三萬五千元,我多年前陸續上過兩次課

2007/03/15

放下「自恃己力」的習性

我讀若水寫的「點亮生命的奇蹟」,很是歡喜,書中強調不要再汲汲於自己要做什麼,而是要化解(undo)掉舊想法與觀念,放下「自恃己力」的習性


隨手抄錄一些金句


我所給的一切,其實都是給我自己的。 奇蹟課程第126

快樂與痛苦的關鍵就在於自己的看法與想法。 ----若水

放下「自恃己力」的習性,僅以一顆小小的願心,去領受上天的智慧,就已足夠了。
----
若水

2007/03/08

人沒有遠見,就會沉淪

張作錦先生七十多歲了,是我很欣賞的作家,今天看到他在聯副寫的「在沒有遠見的地方,人就沉淪。」,真是篇好文。

這句話來自西方,原文是「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他說美國史學家施勒辛格於1986年訪台後,撰文說:「台灣上上下下充滿了不確定感,執政當局和在野人士都無法對台灣前途提出一套合理而又具體的方案。」二十年都過去了,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美國國會對台事務專家簡淑賢形容台灣是劃地自限的井底之蛙,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即呼應說:拆掉中正紀念堂的圍牆,視野多開闊,想著就痛快。

以前讀歷史,談什麼改朝換代,都以為那是古人的事,沒想到自己卻一一經歷,林肯說:對一個人最大的考驗,不是逆境,而是給他權勢。信哉!

附註 感謝秦宇提供這句話的原始出處為聖經

来自圣经:

箴 29:18 没有异象,民就放肆;
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

2007/02/27

你是世界之光

你是世界之光

你是世界之光,但你不知道。
因為你沒有深入到自己的內心去看。

花點時間去看
花點時間去找出內在暗夜中跳舞的光
看到那些透出烏雲的光彩
光亮逐漸穿越地平線

除非你能看到自己的內在之光
你就很難將它帶入世界

-----Paul ferrini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but you do not know it because you have not looked deeply enough into your
own heart. Take a moment to look. Take a moment
to find the light that dances in dark night within.
See those deep colors penetrating the black clouds,
the hands of light reaching to the horizon.
Until you can see the light in yourself you cannot
bring it to the world.


-----Paul ferrini



2007/02/26

上帝的指紋

上帝的指紋

在「給山姆的信」書中,作者丹尼爾戈特里說了一個很棒的猶太教故事。

山姆,猶太教有個傳說,上帝在每個孩子出生前,都會把這孩子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智慧儲存再他心裡,同時上帝還會把食指放在孩子的鼻子和嘴唇中間,「噓」的一聲,就完成了祂和孩子間的約定,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的嘴唇上方,都有一道凹痕,那就是上帝的指紋。

當孩子日漸長大,原有的純真和智慧逐漸被侵蝕了,但上帝的智慧一直與我們同在,證據就在我們的鼻子下的人中上。

因此,山姆,你的任務很簡單,就是相信自己的本能,牢記和上帝的秘密約定,還有找回你一直擁有的智慧。

這故事跟佛經中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道理,不是很像嗎?

假如是這樣的話,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學習呢?

2007/02/24

真誠

真誠


不要憂心你的路跟別人不同
做你自己需要勇氣
生活不是只忙著回應別人的喜歡或不喜歡

勇敢跟隨你的心
你要走出自我獨特的路
為了榮耀你自己
實現你的心靈使命


----÷Paul Ferrini


Authenticity



Don't be concerned that your path
is not like that of others. It takes courage
to be yourself and not to live in reaction
to the likes and dislikes of others.
Be courageous and follow your heart.
You need to walk your own unique path
in order to honor yourself
and fulfill your spiritual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