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paradigm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aradigm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1/25

創意廣告--黑貓宅配

日本人還真有創意!

2007/12/12

數位新移民的苦惱

Google Maps提供了建立我的地圖的短片解說,看講解者操作起來很輕易,但自己嘗試著做時卻不順遂,每個主要功能都不是一次就成功,但幾經周折,我終於完成了台北101大樓周邊地圖,邊做邊學,也一邊對Google Maps的功能及用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本想繼續追索下去,把Maps相關功能都搞清楚,但還是先停下來了,要用的時候再學吧

Google Maps是我一直想學卻感到困難的工具,因為缺少人指導,所以Google的短片幫了我很大忙,也可以說移除了七成障礙,剩下的三成還是要自己去突破

Google Maps可以把資料庫內原已建好的地點資訊,轉移到使用者的地圖上,這種mash-up非常方便,是我的新收穫,自學是不容易的,即使操作短片和文字話的操作程序都垂手可得,自己嘗試時還是跌跌撞撞,所以支援學習者的help desk和user group還是很重要

從一個初學者的方式來自學web 2.0工具,的確需要一點耐心和自信,但對數位新移民而言,這都不容易,因為她們對數位世界充滿恐懼與擔心,做錯一步就不知道如何接續下去,也讓數位新移民的電腦之旅帶著挫折與苦惱,還是須要有經驗的人提點一下

2007/12/01

成功習慣的參考資源

Steven Covey所寫的"成功人士七習慣"以及"第八個習慣"都是規劃自己人生很好的書

我以前帶領八個習慣的討論,幸好整理成網頁,現在要查看就很方便,也謝謝twhsi所整理的七習慣討論網頁

七個習慣的參考資料和討論目前還留著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7Habits/web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8habit/web/7habits


八個習慣的討論也是留著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8habit/web/%E7%AC%AC%E5%85%AB%E5%80%8B%E7%BF%92%E6%85%A3%E5%90%84%E7%AB%A0%E5%85%A7%E5%AE%B9%E8%A8%8E%E8%AB%96

2007/11/10

一番屋咖哩餐廳的創新點子

台大舟山路口新開一家餐廳,我從一路公車候車亭望過去,黑夜中特別耀眼,忍不住走近瞧一瞧,原來是一家新開的日式一番屋咖哩餐廳,空間寬敞明亮,我點了茄子波菜咖哩,小姐要我選擇飯量,我看到居然有減二十元的選擇,假如選飯量200公克,只收130元,300克才收150元,菜單上的定價是150元,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居然有減價的選擇‧讓我耳目一新‧

跟其他餐廳一樣,她們也有顧客意見表,表上註明每月抽出五名,贈送每人500元餐卷,我這個很少填問卷的人,也忍不住填寫了,顧客需要的是具體確實的回饋,像很多餐廳只是要顧客填表,卻沒有吸引人的回饋措施,自然回收率不佳了‧

這家餐廳對台大師生有九折優惠,所以下次一定要跟台大的朋友去吃飯‧

2007/10/17

色戒補遺--王佳芝這一生值得嗎

香港電視台訪問色戒女主角湯唯,談她所飾演的角色王佳芝,湯唯認為雖然王佳芝只活了二十三年,但很值得,因為該經歷的都經歷了,這是從女人渴望浪漫的感情的觀點出發,但從我的觀點,卻認為王佳芝死得糊塗而不值得,因為他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才華發揮出來成就事業,也沒有機會對這大千世界有更深的認識與了解‧

其實沒有誰對誰錯,這完全是價值觀的選擇,而人的價值觀也會因為行業、年齡和所處地點文化而發生改變,人類因不同而有趣,就請看湯唯的詮釋吧

2007/09/17

改變此blog的名稱為『學習2.0』

我今天把這個blog的名稱,改變為『學習2.0』,假如我們沒有改變對學習的看法與思維方式,那麼eLearning永遠是為學習1.0服務,elearning只是learn中的一小部分,談elearning 2.0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是我們要對學習的認知,做徹底的覺察與改變,才能善用網路環境的優勢與資源,同時不被網路資訊侷限和淹沒,我們還是需要實體世界內與他人的真實接觸,在實體與網路世界間做巧妙的平衡‧

我認為討論elearning 2.0的意義不大,而該用大格局的Learn 2.0

2007/09/07

莊老師的web 2.0與群體學習課程故事

兩岸的大學老師中,把web 2.0融入教學,帶領群體學習的實驗中,以莊秀麗老師最有分享的風範,除了上一學期,他在blog中分享教課過程及與學生互動的點滴外,這學期,他開使用好看簿,把圖片與文章內容做亙深入的整合,下面是第一周的故事,寫得非常好,活動設計更是清楚明白,值得大家追蹤與學習
故事:SocialLearn2007Fall 第1周

好看簿的故事:我目前所在軟體專案的information radiator

我以前學過也參加過軟體開發,所以對軟體專案開發很感興趣,今天看到下面這個分享,心中不無感慨,台北已經從技術研發的前端往後退了,很多新方法與實務都先從對岸萌芽和滋長

今天看到大陸一位軟體工程師deRek在好看簿的分享,他把在國外公司ThoughtWorks做軟體專案的部份過程與感受,以照片和文字方式跟大家說明,裡面有很多可觀摩的地方,譬如專案成員一齊用圖畫表達感受,story wall,story card,另外,每周两次的lunch & learn也很受欢迎。針對進度採用各種不同顏色的便利貼和海報,作者說:在ThoughtWorks,几乎所有的项目活动(需求、开发、测试……)都是围绕着Story card进行的。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就连卡片在墙上的位置也有很多的讲究…… 每次开发完一个故事、在墙上移动相应的卡片的时候,心里都觉得美滋滋的。=)

這個分享受到很多人關注,可以從故事評論中看出大家對ThoughtWorks工作方式的好奇與羨慕

2007/08/30

Slideshare能抓出每一張投影片中的文字

Slideshare有一個好處,它能把每一張投影片中的文字抓出來,譬如今天我上傳了一份翻譯的「過更好的人生」,我試閱一遍,結果網頁最底端的slideshow transcript,呈現出所有文字如下



Slide 1: 活出更好的人生 美國勵志海報 原作者 MegaaMiga 中文翻譯 鄒景平

Slide 2: 致謝 • 我很喜歡美國的勵志海報,這份投影片收集 了九張,原作者 MegaaMiga ,原稿 ( 有音 樂,是 slideshare 上的 slidecast) 網址如下 ,只有外文翻譯 • http://www.slideshare.net/MegaaMiga/inspiring • 我將其改為中文翻譯,獻給想讓自己生命更 美好的人

Slide 3: A HONEST FAILURE 正正當當的失敗 我寧願正直的失敗,而非貪詭的成功

Slide 4: BEFORE YOU 當你行動之前 說之前,先聽‧寫之前,先想‧花錢之前,先賺‧ 批評之前,先等一下‧ 祈禱之前,先寬恕‧ 退卻之前,先試一下

Slide 5: I FOUND EVERYTHING 我發現一切當尋找自我的時候,我發現真理,當尋找真理的時候,我發現愛‧ 當尋找愛的時候,我發現上帝‧ 在上帝那,我發現一切‧

Slide 6: 只是航行 當我們在人生大海中航行 不要逃避暴風與惡浪 只是讓它穿過 只是航行 永遠要記得 平靜的海洋造就不出偉大 的舵手 JUST SAIL

Slide 7: LIFE IS ABOUT STRUGGLE 生命就是奮鬥 比賽中最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贏‧ 同樣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奮鬥,而不是得勝‧ 要點是不要被打倒,而是努力以赴‧

Slide 8: MISTAKES ARE LESSONS 錯誤也是學習 當你犯下一個錯誤,不要縈心太久‧ 在心內記取教訓,然後向前看‧ 錯誤是邁向智慧的課程,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卻掌握在你手中‧

Slide 9: PEOPLE NEVER FORGET 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人們會忘記你所說的話人們會忘記你所做的事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留給她們的感受 (feeling)‧

Slide 10: TREAT EVERYONE AS SPECIAL 把每個人當成貴人 從今天開始,善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就如同他們即將在夜間死去一樣‧ 把你所有的關懷、慈愛與善解送給他們,不要期待任何回報‧ 你的生命自此煥然一新‧

Slide 11: WHY NOT YOU 為甚麼你不這麼做 今天是嶄新的一天很多人都緊緊把握這一天很多人都活出今天的極致為甚麼你不這麼做

2007/08/27

書籤服務一定要互動與社群嗎?

在web 2.0的眾聲喧嘩下,很多服務平台迷失在越來越多的功能與互動中,我昨天看了udn,黑米和Myshare的書籤服務,三者都加入了推薦和群組功能,太熱鬧了,反而模糊了焦點,雖然爾偶逛逛是不錯的,因為能夠看到在地的網路動態,但總感到雜訊太多,互動真的有必要嗎?我還是喜歡元老del.icio.us的寧靜和簡單,以及它所累積的集體智慧‧

我也用Google的bookmark,因為它方便,比del.icio.us還方便‧

slideshare是個很不錯的投影片分享網站,裡面有許多好觀點與創意,但它的社群就做不出來,我們不能眼見Flickr的社群做出來了,就一定要跟著作,Flickr還有許多其他服務,公司部落格以及每天客觀挑選五百張最有趣的相片,Flickr針對使用者的內容,做了進一步加值與肯定,連社群也都有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它的介面簡單方便,這部分或許是我們更該學習的‧

2007/08/26

資策會三十年的軟體大夢--從人才培訓談起

最近到資策會和老友談事情,他提到有位新任的副執行長一直思考如何讓台灣的軟體產業起飛,這不禁讓我想起民國六十七年的往事,當時任職經建會的楊世緘先生,預見資訊產業的龐大機會,因而游說李國鼎先生推動資策會的成立,而我是在資策會成立之前,就已進入籌備會工作了‧那時大家就希望透過史丹佛研究院SRI的協助,來推動銀行業的自動化,進而建立軟體產業‧

三十年中,資策會一直背負著與民爭利的包袱,軟體產業也不如硬體產業遠甚,所以將近三十年後,高層還在思考這個老問題,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我仔細回溯三十年前,電腦還是貴族產品,大型電腦當道,如今百元美金的電腦即將大量販售,功能卻不輸當時的大型電腦,LCD顯示取代CRT螢幕,手機從無到有,電腦人才養成教育的型式卻變化不大,政府從民國73年起,補助電腦相關人才培訓到現在,卻不見軟體產業的起飛‧

有甚麼樣的人才,就有甚麼樣的產業,我自己從事這一行,也探究過為何印度的軟體產業後來居上,一個關鍵原因是人才培訓,我們的訓練課程非常實際,只教工具與應用,而印度在課程內加入十分之一的哲學與藝術,也就是人文課程,印度民族的教育也非常注重思考與辯論,我們教了太多的枝與葉,卻忽略了紮根的重要性,忽略了最重要的視野培養與獨立思考‧

2007/07/25

評審委員的角色

退休之後,我生活中有一種角色是參加會議,擔任評審委員‧其實評審委員的酬勞不多,但因為邀請的都是專家,而成為一個專家之間彼此相互學習的機會,假如抱著「不但學習,還領酬勞」的想法,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好差事‧

其實專家也未必精通所有事項,如何在事前閱讀資料,發現問題,如何提出問題,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然後分析、判別出參賽者的高下,都是專家間可以觀摩切磋之處,有時還會碰到久聞大名的學者,正好可以親炙他的風采‧

開評審會議不是打擂台,比較誰的發言最好,最周到,而是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專案或參賽者,評審委員可以有自己的見解與立場,卻不必要求或說服他人與自己一致,雖然大家盡量求公正公平,但誰又知道那是真正的公平呢?或許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真正的公平‧

最近參加的評審會議,有一位委員是台灣知名的企管教授,起初,我有些心理壓力,深怕自己說錯話,但基於對自我的了解與信心,我不卑不亢,忠實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也圓滿達成任務,還見識了參賽單位不同領導者的風采,所以擔任評審,是一個我喜愛的工作‧

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被邀到大陸擔任評審委員‧體會一下對岸評審會議的運作方式‧

2007/07/04

flickr社群的主動行銷

我很多朋友只使用Flickr的照片上傳與管理功能,但Flickr也是一個像專家取經的好地方,所以我常常看七日精選的趣味照片,藉此認識一些專家,並把他們列為朋友(contact),flickr會將這些朋友的新照片主動顯示在我的首頁‧

假如你照了一張好照片,主動行銷就變得很重要,你可以把照片送到自己加入的社群,越多越好,曝光率越高,受到回應的機會就愈多,例如今天我在Flckr Hearts社群裡就收到三顆心,以前我是被動的受邀貼照片,如今發現還可以把這張照片,貼到其他社群,增加曝光度‧

行銷自我,是我最弱的項目,但在網路社會,自我行銷卻是不得不走的路‧

2007/06/10

陳老師的深聽功力




陳老師的深聽功力

昨天到敏隆講堂,聽陳怡安老師講第四次「真觀政要揭示的領導魂」,我提早到會場,結果老師到得更早,我上前跟陳老師致謝,在對談中,他提到我三月裡在他家所分享的「開創學習新境界」內容,老師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我不但介紹web 2.0的最新發展,還說出網路科技帶來的新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方案,雖然這是我上課的脈絡,但老師卻更清楚的「點化」出來,而且是在三個月之後,由此,我體認到陳老師「深聽」的功力。

因為陳老師的點化,讓我更清楚自己的特色,以及自己將來要走的路,「Listening is teaching.」,老師因為用心,才能聽到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繼而指引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2007/06/01

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

葉微微老師在「高階領導人七習慣」的講授上,著有名聲,他每天上課前都會提早到教室,寫好當天要用的格言海報,他經常引用的一句話,就是「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就是被了解與欣賞」,為甚麼會有這種渴望呢,因為希望自己的生命不是偶然,希望自己這一生活得有意義與價值‧

當我們不了解與欣賞自己的時候,就非常期待獲得外在的肯定和了解,當我們對自己的特色了解得越清楚時,外在評論的影響力就變得越來越小,當我們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裡時,就比較不會盲目貪求外在的肯定‧

所以與其追求他人了解與欣賞,還不如先親近自己,由自己先開始了解自我的旅程‧

而今,我對自己開始有比較清楚的認知,我的特色除了數位學習之外,還有在心靈方面的新思維,及對中國文學與歷史的興趣,我選擇的,是一條獨特的路,是希望幫助大家從混濁翻騰的滾滾時代巨浪中,替自己開出一條清流,進而發現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輕鬆的放下外在的雜訊與干擾,自在圓融的過一生。

2007/05/17

多就是少

佛家講人類最可怕的三毒是貪嗔痴,貪就是貪心,嗔是怨恨責怪,痴是執迷不悟,於今回想起來,原來自己是個貪念很重的人,書多得看不完,網頁書籤和RSS Reader裡的post,越積越多,卻也沒機會好好看看‧東西越多,心理的壓力也越大,加上web 2.0工具不斷推陳出新,Diigo明擺著是比Delicious強,但要轉換工具,心裡常有「工具何其多?工具何其煩?」的感慨,所以對Microsoft的Vista根本沒興趣了解‧

我對這種一直往外尋求的方式,感到厭煩了,所以blog越看越少,精讀比泛覽重要,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甚麼?

2007/05/13

張忠謀談台灣教育的缺陷與改革方向

張忠謀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教父,以下是他談台灣教育的缺陷與改革方向,他的重點就是獨立思考與終身學習,他認為只有少數極優秀的人需要領導力的培訓,比彼得杜拉克略遜一籌,彼得杜拉克認為這個世紀的特色,就是大多數人都要學會自我領導與管理,這是「Learn to be」的過程,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曲與經典,大部分都在教我們要做忠孝節義之士,雖然是偏重在「Learn to be」,卻因缺少能即刻展現功用的「Learn to do」,也就是張忠謀所說的職業教育,而被現在教育人士拋棄了‧

術業有專攻,雖然張忠謀的見解深度不足,但已振聾啟瞶,以下是記者報導原文
---------------------------------------------

台灣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職業教育還是基礎所在,不過對少數優秀的年輕人而言,大學教育應該要訓練出具創意、能獨立思考以及終身有計畫、有系統以及有紀律的學習習慣的人。而對更少數更優秀的人才而言,應該訓練他們作「領導人」。

張忠謀今(11)日應工商協進會邀請發表演講,題目為「經濟成長之新挑戰」。張忠謀認為,台灣目前包括教育制度、法律規章、政治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等種種層面都需要改革。在教育層面,他認為台灣現今教育無論從小學到大學都是以職業教育訓練為重,雖然對社會也有貢獻,不過這樣的教育觀念已經過時,的確需要改革。

他說,19世紀有牛津、劍橋兩所舉世聞名的大學,20世紀又有哈佛、耶魯等學府,這些一流大學不以職業訓練為主,主要目標就是要訓練出具領導能力的人,在這些一流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訓練」以及「培養」學生的領導風範,這些都是台灣的大學中相當缺乏的。

不過他也對台灣教育環境發展感到失望,他認為台灣只要 1-2所這樣的大學就足夠維持競爭力,旦現在連最好的「台灣大學」都昰職業教育為重。至於未來台灣有無可能出現像哈佛、耶魯一樣以培養領導者為目標的大學出現,他認為現在台灣的大學強調校園民主,連大學校長都是用遴選產生,很難有改革者出現,他個人對此不感樂觀。

2007/05/09

自主學習的定義

今天看Skillsoft公司的資料,發現它對自主學習的定義

self directed learning
…in which individuals take the initiative, with or without the help of others, in diagnosing their learning needs, formulating learning goals, identifying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or learning, choosing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evaluating learning outcomes. --Malcolm Knowles(1975)

在有人或無人幫助下,個人以主動方式來分析自我的學習需求,列出學習目標,確認相關的學習資源(人與物),選擇採用恰當的學習策略,並評估學習成果‧ --Malcolm Knowles(1975)

2007/05/01

寬恕自己

寬恕自己

寬恕的過程從你的內心開始,寬恕跟別人沒甚麼關係‧

當你已經寬恕自己後,就很容易寬恕他人‧假如你還沒有寬恕自己,就不可能寬恕他人‧

Self-Forgiveness

The process of forgiveness starts in your own heart. It has very little to do with others.
It is easy to forgive others when you have already forgiven yourself. But it’s impossible to forgive others if you have not forgiven yourself. Paul Ferrili

2007/04/08

我讀「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

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的作者是鍾偉,背景是BlackBoard平台使用者大會,但其所談的eL趨勢值得參考,用eLearning2.0做標題,帽子了點,但所點出的方向是對的‧

四個方向很大,平台商在整合與交流使用者經驗上,可發揮關鍵角色,文中所引陳麗教授的兩段話,很關鍵‧

,“E-Learning是改革大学单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提高学习能力的必然选择。” 陈丽教授则干脆断言:“e-Learning是大学未来重要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将取代单一的讲授式教学。”

 作者的結論很精采:我们身处于一个不断变革的年代,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在新观念的撞击中,传统教育行业也在谋求变革。教与学的角色在变,知识传播的媒介在变,对技术和工具的观念在变,对e-Learning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