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個網誌取名為ELearning 2.0 ?
2001年初,我開始寫eLearning心法專欄,一共寫了四年。
如今回首,發現自己對學習、知識、工具與智慧的理解,都與以前大有不同
以前我偏重於文字,而文字是冷的,若要激起觀者的共鳴,影像或聲音更具說服力,加上寬頻的普及,記憶體價格下降,學習運用多媒體,是我今後努力方向。
多年來,我觀察兩岸數字學習的發展,缺點之一是對國際最新趨勢與觀點的介紹不足,固然教育有其本土化特色,但科技所帶動的教育改變潮流,是全球一致的,間單說,由於中文網頁普及,大家看中文資料都來不及了,那有時間和興趣多閱讀國外文章,我私下以為網路對培養年輕一代國際化視野,造成不良影響,我想在此做個媒人的角色,把歐美好的專家與觀點介紹給大家。
我發現教育的目標,其實就是培養一個『通情達理』的公民,『情感表達和對自我的認知與賞識』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卻被忽略了,大家太偏重知識,卻忽略了智慧和道德修養的重要,也就是『學習』、『科技工具的應用』要和『心的運作』緊緊結合在一起,所以我還是很喜歡『ELearning心法』這個名稱,只是這次,從小寫的e變成大寫的E,因為我發現web 2.0工具的應用非常重要。
『心的運作』包含信念、價值觀及思維(我們如何看這世界?我們如何看學習?),這些都影響學習的成效,很多學習跟心靈的想像和操練有關,像『知人、知己、知足、知恥』,都跟每個人的良知與心靈自覺高度相關,而跟考試分數或書本不太相關,能充分掌握這四點,就是一個有智慧而快樂的人。
多媒體化、國際化和『通情達理』就是我寫這網誌的三大目的,用『2.0』代表自己新階段的視野和思維。我熱誠期待大家的祝福!
4 則留言:
我是TWHSI
看到您的新博開張,快點來打氣加油
您BLOG的版面比我好多了,
而且您勇於嘗試也是我要學習的
辗转多处读心法,获益良多,祝贺升级2.0,持续关注。
謝謝twhsi和海雲,有了你們的鼓勵,我更有勇氣了!
實在很高興看到鄒老師又再寫 ELearning 心法...
每次看老師的文章都有新體會
Sam
張貼留言